<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電源 >> 正文

        出發2030,企業如何邁向可持續未來?

        2016年11月29日 13:06  CCTIME飛象網  

        植根于心,使命驅動的可持續之道

        可持續發展的落實依賴于多種主體,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組織。而企業是社會組成中最主要的組織,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華外資企業,都應當在可持續發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如何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肖紅軍博士認為,這應當首先檢驗動力機制問題。企業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使命、愿景與戰略,培育動力。

        具有強大使命感,企業才會以追求“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為導向,嚴以自律。目前,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一些企業會為了搶奪市場份額、節約生產成本等原因,以消耗自然資源的方式來實現增長,甚至違背法律法規。這些逾越底線的行為,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忽視了其與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的愿景背道而馳,只能說是顧此失彼。

        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為例,施耐德電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源于其強大的使命感。施耐德電氣認為能源的獲取和使用是一項最基本的人權,也希望地球上所有人類都能獲取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續的能源。這種使命感直接影響了其業務,致力于幫助客戶更安全、可靠、高效、互聯互通且可持續地使用能源。這一目標也激發了企業的持續創新。這種嚴格要求始于管理層,再廣泛與每一個員工的行為相連。經過多年實踐,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員自覺踐行的價值觀。

        善用所長,創造更高社會價值的捷徑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展現了具有普世價值、推動變革的愿景,而企業如何置身變革,為這項事業添磚加瓦?顯然,盲從領軍企業,泛泛發力是不明智的舉措。企業在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選擇上,考慮到本身資源的有限性,應與自身核心主營業務密切關聯,選定重點領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以更低的成本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

        作為一家將可持續發展實踐貫徹于業務方方面面的企業,施耐德電氣正在從環境、效益、人員三個方面齊頭并進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在環境維度,施耐德電氣設立了2017年底實現全球100個工業基地零廢棄,100%的產品采用Schneider ecoDesign WayTM的目標;在效益維度,施耐德電氣正在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重塑產業結構并實現效益的可持續,比如在2017年底前實現75%的收入源于擁有Green PremiumTM綠色產品認證標志的產品。此外,從社會層面來說,施耐德電氣一直對所在地的社區和人員發展提供支持,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企業文化。在中國,施耐德電氣也正在推動“獲取能源行動計劃-新疆無電村”、“碧播職業教育”、“員工well-being計劃”等豐富的本地可持續發展實踐項目。

        從1到∞(無限),開啟生態圈思維

        在多年追尋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很多企業從最初的單打獨斗,演變到攜手利益相關方共同行動。新的可持續發展思路倡導以一帶多,多方協作,形成有活力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圈!翱沙掷m發展經過了‘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再到搭建漁場的歷程。從模式創新的角度來看,企業可以開啟生態圈思維,突破產業鏈局限,擔當社會資源的整合者。此外,企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創建過程中!毙ぜt軍博士指出。

        這種方法論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當前倡導的“1+3”項目模式不謀而合,即為,以1家企業帶動上下游3家企業。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首席環境專家詹鯤強調,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獨善其身”的事業,還應該結合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力量,發揮合力。領先企業應當以前瞻洞察和最佳實踐發揮帶頭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中國可信賴的可持續發展伙伴,施耐德電氣在面向上下游與產業鏈時,也對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做出了道德和責任的承諾,并致力于帶動客戶共同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努力。例如,施耐德電氣設定了在2017年底前達到100%的推薦供應商遵循ISO 26000標準、100%最新的大客戶項目對二氧化碳的影響進行量化等目標,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機制構建,“可持續”的管理模式

        企業在劃定重點發力領域、作出承諾之后,落實可持續發展行動目標還需要構建完整、有效的管理機制。詹鯤先生表示,“自我約束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尤為重要。企業可借助嚴格的標準考核可持續發展績效,科學規劃發展目標,建立透明的監督體系,推動可持續發展在企業中的規范化、結構化、系統化和制度化。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在總結施耐德電氣的可持續發展踐行經驗時談到,可持續發展的踐行需要建立明確和有體系的衡量標準,量化評估階段成果,才能對下一步行動作出精準判斷和改善。

        施耐德電氣擁有自己完整、透明、由獨立第三方審計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評估體系 ——“地球和社會晴雨表”。該體系延承國際公認的可持續發展評估維度,從“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大要素出發,設定了環境(Planet)、效益(Profit)、人員(People)三大類指標,并每季度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測評。審計工作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結果按季度向企業內部及外部進行披露。晴雨表每三年更新一次,通過更詳細的發展和完善,以設立更高的評估標準。在剛剛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地球和社會晴雨表”非財政業績報告中,施耐德電氣獲得的總分為7.65(總分10分),已超過其2016年的計劃目標分數。

        近日,施耐德電氣的可持續發展踐行與成就再獲肯定,榮膺由《經濟觀察報》頒發的“2015-2016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獎項。這是施耐德電氣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以表彰其在保證自身業務良好經營的同時,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近期發布了“2016年度全球綠色排行榜”,該排行榜以八項客觀績效為基礎,分別為:綜合能效、綜合溫室氣體能效、綜合水能效、綜合廢料能效、綠色收入、可持續性支付鏈、可持續性董事會以及審計指標。入榜公司的評分結果取自以上指標的加權平均值。施耐德電氣躋身全球十強,較2015年排名大幅躍升15位。在《財富》(Fortune) 雜志近日公布的“2016年50家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上,施耐德電氣以其在“獲取能源(Access to Energy)”項目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排名第24位。除此之外,施耐德電氣還以集團史上最高分入選 Corporate Knights“2016年全球可持續發展企業百強”;連續五年榮獲由美國道德村協會(Ethisphere Institute) 頒發的“全球最具商業道德企業”大獎等。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被認為是解決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根本之策。在2030年目標的指引下,各國樹立攜手并進的意愿和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的發展。企業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主體,應當緊扣議程,將這項全球事業亦融入自身使命;在實施層面,精準判斷優勢,在繁多議題中劃定重點發力領域,建立管理機制,高效踐行可持續承諾;隨著生態圈思維的流行,集眾智、匯眾力,也為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事業提供了新思路。2030年議程開啟了可持續發展新的航程,而企業也將在這段旅程中找到新的風向。

        本文根據“知行合一,將可持續發展進行到底”2016年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溝通會嘉賓發言整理。

        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是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經濟以及環保的能源和過程管理。集團2015財年銷售額為270億歐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從最簡單的開關產品到復雜的運營系統,我們的技術、軟件和服務幫助客戶管理和優化運營,通過互聯互通的科技助力產業優化,改善城市生態,豐富人們的生活。

        在施耐德電氣,我們稱之為:Life Is On。

        www.schneider-electric.com.cn

        編 輯:初夏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