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相關新聞 >> 正文

        3.15將至 聊聊大數據從你身上扒出多少隱私

        2016年3月15日 07:20  CCTIME飛象網  作 者:吉利

        飛象網訊(吉利/文)3.15到了,我們來聊聊大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問題。信息化時代,通過數據中大量的個人信息,可以關聯分析和挖掘出你的個人身份、賬戶、位置、軌跡等敏感或隱私信息,使得對大數據的采集和利用很容易侵犯公民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惡意利用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大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

        根據2015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分析顯示,在受訪國內企業中,已有超過55%的企業部署了大數據應用,2014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約為84億元,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增速達38%,預計2016至2018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維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業內分析,在未來5到1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

        然而,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安全挑戰。如果留意今年“兩會”消息,“大數據”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電信總經理廖仁斌就提到了大數據與信息安全的微妙關系。他指出,在大數據時代,想完全屏蔽外部數據商挖掘個人信息非常困難!澳壳,電子郵件、微信、微博、視頻發布、電子商務、科學計算、社交網絡等已成為人們日常數據交流發布的平臺。而通過數據中大量的個人信息,可以關聯分析和挖掘出公民個人身份、賬戶、位置、軌跡等敏感或隱私信息,使得對大數據的采集和利用很容易侵犯公民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惡意利用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

        而在行業和企業數據方面,廖仁斌指出,大數據通過分布式云化計算,在系統中進行上傳、下載、交換的同時,極易成為黑客與病毒攻擊的對象,大數據平臺和各類應用服務系統一旦被入侵并產生泄密,則會對行業和相關企業的信譽、研發、銷售、服務和品牌等多方面帶來嚴重沖擊,并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若數據管理和技術防范不當,大數據還可能為網絡恐怖主義提供新的利用資源,網絡恐怖主義可通過分析工具竊取無所不在的數據資源,獲取情報,進而威脅國家安全”,廖仁斌強調說。

        針對個人信息安全,2016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提出了啟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議案。楊震表示,當前個人信息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突現,如電話號碼、郵箱、住址、賬號密碼、社會關系、財產狀況、購物記錄、醫療就診信息等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惡意泄露、隨意篡改、非法濫用等,利用個人信息實施犯罪也時有發生。

        顯然,大數據雖然以一種全新的模式給社會生活增添色彩,但是由于數據體量大、類型繁雜、價值密度低、分步式快速處理等特點,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安全威脅和挑戰。

        為此,作為身處信息通信業的人大代表、湖南電信總經理廖仁斌從行業角度提出,應該構建大數據安全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加強分類分級管理,實施大數據等級保護制度。

        他同時建議,國家加快實施統一立法工作,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讓數據資產歸屬者的主權受到法律保障。

        據了解,為積極應對日益凸顯的大數據安全問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從法律規制、政策監管、技術標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探索并形成了一攬子安全管理舉措和經驗,如美國頒布了《2014年國家網絡安全保護法案》、積極推動出臺《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法案》,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發布了用戶身份識別指南,在《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提出要擴大大數據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所需人才的供給;歐盟通過了新版《數據保護法》,強調本地存儲和禁止跨國分享;俄羅斯2015年開始實行互聯網企業要將收集的俄羅斯公民信息存儲在俄羅斯國內等管理制度;英國在《開放大數據白皮書》中專門針對個人隱私保護進行規范,在《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中對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專項部署;日本2013年《創建最尖端IT戰略》明確闡述了開放公共數據和大數據保護的國家戰略。

        今天晚上就是國內眾企業關注的央視3.15晚會,隱私安全問題會不會再一次被拎出來呢?不過,即便僥幸逃過,也該在加強大數據下公民隱私保護中下下功夫了。

        編 輯:馬秋月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