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第一次發文的記錄,那還是在09年。那時候,聯通剛經歷重組,網通和聯通重組為一家。當時,固網公司獲得了移網經營權,中國聯通拿到最成熟的WCDMA制式的3G,可以說是比較均衡的全業務運行商。幾年來的經營,聯通又一次走到風口浪尖,這次是混改。
個人覺得,聯通之所以走到現在,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3G時代,過多的將資源補貼到終端手機上,且是高端手機。智能機時代的開啟,聯通是有功勞的。但是與移動定制機的做法不同的是,聯通話費補貼走的是高端套餐路線,并且考核以新入網為主,移動補貼套餐水平比較低,并且是針對老用戶轉3G為主,直接的后果是聯通的補貼被各地市大佬們用壞了。手機套機滿天飛,機卡分離使用,短暫的靚麗經營數據,掩蓋了發展的盲目,這個與當時聯通高層戰略有絕對關系。
本人曾參加過一次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帶領團隊到縣基層的調研,當時常董的口號是“用2G的終端把3G的卡隨出去”,其實就是套機~分離~隨卡的操作安排,記得當時參加的11個集團高層,現在進去的差不多了。其實,這個作為管理層有責任的,如果真的定罪,估計百分70多的領導人都會被抓,大家想一想一個擔保購機,有多少蘋果手機被套,又有多少手機擔保后離網,我敢保證全國在這方面損失不下億元。
二、寬帶戰略不重視。當時資源是賣終端,建站,寬帶投資特別是光投資不太重視,縣鄉寬帶56年不擴容太多,電信已經光寬帶,我們還是老ad。這時期移動抓住時機,在農村發展了部分客戶,電信在縣城或省市搶走很大市場。
三、網絡優化非常差。原本實施的網運分離,后來也成了個樣子,集團層面太多的利益瓜葛讓聯通網絡公司成了擺設,同時也讓做網運的同事工資待遇多年一直沒有提高,那網優大家可想而知了,塔建的越來越多,但是網絡覆蓋使用一直被用戶詬病。
四、融合產品反復無常。2g與寬帶的融合已經發展成千上萬,只需要疊加個流量包就能兼顧流量,非要上什么cbss系統全國一盤棋,集團公司主管想一個政策,下面全國就照著執行,你想會有多大效果。一個智慧沃家套餐,省市縣鄉村一個價,這合乎市場規律嗎?
五、計費系統爛到家。用戶有什么不明白的,到營業廳查誰都解釋不了,讓計費解釋吧,得給你調一年消費記錄計算,營業廳營業員三個工號,bss,cbss,ess,交一個費你不進兩三次系統都交不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談談混改后個人看法:
一、混改必須要有民營企業入董事會。事實證明,高層戰略如果走不對,再努力的員工都白搭。民企在戰略機遇把握,執行效率上比國企強,民企入董事會在戰略,決策、執行、效率、公平上有提高。
二、網絡建設如果不重視,混改后的聯通走不遠。但是,目前的運維體制根本不能與將來發展相適應,混改后首先最應該改革的是運維體制。
三、員工隊伍建設,沒有市場化的員工進入退出機制,混改后的聯通就不算成功。中央下決心混改,我想最大的目的還是想讓國企提升效率,這就繞不開減員增效,國企的減員增效可以說是有心無力,民企的激勵考核相對公平一點。同時操作也比較好操作。
四、服務的重視和服務體系的建設。之所以說體系,是因為聯通的服務真不能稱為服務。阿里的支付是一種服務體系,京東的物流為一種服務體系,聯通的服務還僅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層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五、內耗。聯通一直有這毛病,機構太多,山頭太多,主意太多,再好的戰略目標都會在開會中流產。如果集團公司層面不減少三分之一的機構,我預言混改不會成功。
就說這么多吧!真他媽咸吃蘿卜淡操心,有用么?大家不要拍磚,就當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