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論壇 >> 正文

        韓國昔日手機巨頭兵敗,蘋果收其專利,國產手機學啥

        2017年8月9日 11:00  創事記  作 者:李俊慧

        日前,據外媒報道,蘋果從泛泰公司收購了12項與手機有關的專利。而泛泰公司曾經是韓國僅次于三星和LG的第三大手機廠商。

        從諾基亞、愛立信,到摩托羅拉、黑莓,再到現在的泛泰,曾經的手機市場佼佼者,不論當初如何“叱咤風云”,但都未能改變自身最終敗下陣來的命運。

        再看國產手機市場,曾經的“中華酷聯”格局已經被打破,IDC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

        華為、OPPO、vivo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第一梯隊”,但是,不論這三家,抑或小米、金立、魅族等其他國產手機品牌,都無法確保自身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那么, 當國產手機廠商出現“倒閉”或“離場”時,它們還能剩下些什么?是否還有可能成為類似蘋果等手機廠商爭相收購技術的對象之一?

        昔日韓國第三大手機廠商兵敗,專利資產成“香餑餑”

        相關信息顯示,泛泰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000多件專利,在智能手機市場遭遇滑鐵盧之后,泛泰開始出售其資產,包括其專利資產。

        2016年10月,泛泰將230項專利轉讓給了韓國首爾的長期合作伙伴“Goldpek創新公司”,蘋果也從這家公司收購了若干專利。

        來自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公告顯示,蘋果在2017年5月22日接手了泛泰12項技術專利,主要與移動通信有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泛泰還持有類似手機防盜、指紋識別、防水技術等在內許多高價值專利。

        由此可見,雖然泛泰基本要退出手機市場競爭了,但是,由于其自身重視技術研發和專利積累,在其離場時,它曾經做出的技術貢獻還能換取到合理的商業回報。

        國產廠商成全球智能手機新勢力,但未來“遺產”會有啥?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化中,前五名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如果是算前十名的話,估計來自中國的廠商將不少于七家。簡單說,國產廠商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勢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漩渦中的酷派,還是爭議聲中的樂視手機,抑或其他品牌,當它們因各種因素無法繼續參與市場競爭時,它們到底還能剩下那些資產可以變現?

        比如,小米作為互聯網手機廠商代表,其出貨量一度非常領先,但是,自從在印度卷入與愛立信的專利侵權訴訟后,其陸續卷入各類專利糾紛,手機出貨量也一度受到影響。

        在小米發展過程中,從不太重視研發再到發力專利布局,甚至是專利收購等,小米的知識產權策略變得更加務實和貼近實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研發或專利申請的質量還有待持續提升。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已公開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顯示,過去幾年間,小米共有30件實用新型專利被他人發起無效宣告,其中,15件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7件專利被部分宣告無效,僅有8件專利被維持有效。

        顯然,如果小米旗下的自主研發技術或專利質量都是如此情況,那么,未來小米如果也因各種因素退出手機市場時,它的專利恐怕就無法像諾基亞或泛泰一樣,會成為其他手機廠商爭相收購的對象。

        這些專利質量的評估還僅是限定在國內市場,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在國外市場的專利質量或價值,可能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品牌和專利:已成為昔日手機巨頭們最大的“遺產”

        不論是昔日全球手機巨頭諾基亞,還是昔日韓國手機代表泛泰,它們在手機市場的相繼隕落,都在重復驗證著一個樸素道理:沒有常勝不敗的將軍。

        但是,諾基亞等巨頭雖然退出了手機市場的直接競爭,但是,它們的品牌和專利依舊影響著整個智能手機市場。

        即便是蘋果,面對諾基亞發起的專利攻勢,照樣敗下陣來并簽署專利許可協議繳納專利許可費。

        而諾基亞將其品牌授權給其他廠商繼續生產制造銷售手機,不論手機最終銷售如何,諾基亞的品牌許可授權收益已經落袋為安。

        包括品牌和專利在內的這些無形資產,恰是諾基亞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寶貴財富,而這正是值得國產手機廠商學習和效仿的關鍵所在。

        類似的還有黑莓、夏普等品牌,通過資產出售或品牌授權,依舊可以“借尸還魂”以原品牌、新廠家的形式回歸手機市場。

        而當一些國產手機在市場競爭中消失后,它們最終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還是其品牌和專利資產依舊能為企業帶來持續收益,必將成為考驗國產手機廠商“含金量”的重要指標。

        因此,如夏花般爛漫的一些國產手機品牌,必須重視品牌和專利的積累,不要只做“零部件組裝廠”或“渠道商”,一旦喪失創新能力,資金鏈緊張或渠道體系崩塌,恐怕很快就會陷入隕落通道難以起死回生。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長期關注互聯網、知識產權及電子商務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編 輯:章芳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