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電源 >> 正文

        電源技術發展存在三大挑戰 ADI如何應對?

        2018年4月16日 07:09  CCTIME飛象網  

        飛象網訊(六月/文)4月15日消息,近日,在《第七屆EEVIA年度中國ICT媒體論壇暨2018產業和技術展望研討會》上, ADI電源產品中國區市場總監梁再信與我們分享了電源技術目前的發展態勢以及Power by Linear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進展。他表示,電源很重要,在系統設計里面非常非常重要,電源如果不好就會導致系統不穩定。Power by Linear整合了Linear的產品和ADI電源的產品,是一個全新的子品牌,在電源方面具備極強的優勢,未來會繼續重點考慮Form Factor、Efficiency、EMI三方面。

        據梁再信介紹,Power by Linear整合了Linear的產品和ADI電源的產品,保留了之前Linear絕大多數的特點,從全球生意的比例來講,Linear的電源產品大概占到85%,傳統的ADI電源產品在一些定制化方面做的比較深,大概占15%左右。

        談及兩個公司整合之后新的ADI到底有什么樣的價值和優勢?梁再信表示,ADI+Linear就是高性能的模擬半導體工業的領導者。公司整合之后可以補足ADI產品線上的短板,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次合并帶來最大的增強產品線就是電源。

        “另外,我們80%以上的市場來自于工業、通信和汽車,這三大塊是我們非常專注的”,梁再信講到:“這三大塊需要支持的產品周期比較長,可能是5—10年,甚至20年的應用,并且對可靠性、性能穩定性要求比較高。公司整合之后在這方面的投入會更加強效有力!

        據介紹,目前兩個公司整合之后大概有15000名員工,產品線加起來超過43000種器件,接近9000多種器件來自于電源,全球有44個設計中心,14個是LTC的,30個是ADI的,總共全球營業額一年是50億美金左右。

        未來,在梁再信看來, Form Factor、Efficiency、EMI三方面是電源發展面臨的挑戰。具體而言,首先,如何考慮高性能的電源幫助客戶產品減少PCB的尺寸,增加更多功能,換言之就是通過提供比較小的方案的同時保證較好的性能。其次,如何節能,提高效率。最后,如何在EMI和ESD這方面提升設計和噪音處理,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創新性。

        Power by Linear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呢? Power by Linear在模塊方面做了三個方面的嘗試和方向,一個是超小體積,一個是超薄,一個是超大電流。用這個模塊很容易拼出300A、500A的超大復雜計算體系的Core電源。

        在尺寸方面,通過設計的電源模塊來做小型化。比如在四年前有一個LTM4627,出15A的電源,需要15×15×4.92mm封裝,到今天同樣的電流,Power by Linear做了LTM4638,尺寸變成了6.25×6.25×5.02mm,體積比以前縮小了非常多,但功率密度比以前高了。

        對此,梁再信講到:“我們電源模塊已經做的很小型化,15A已經具備幾十瓦的功率,但是能不能做的更小,這是我們在工程工藝和系統設計上做的挑戰!

        此外,據他透漏,現在6.25不是最小的,Power by Linear在研發4×4、3×4的電源模塊,可能下半年或者明年會發布。

        在電源模塊做薄這方面,梁再信坦言,現在已經發布的產品有1.82mm的,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可以與你的主芯片共用同樣的散熱器,高度一樣。因為電源還是會發熱,這樣你的系統設計比較容易。第二,正面面積不夠了,可以貼背面。在很多系統設計里面背板的高度是有限制的,可能就是允許放08、05、03電容的厚度,傳統的電源模塊顯然是不能滿足要求的,現在做薄就是為了能夠貼著背板或者跟主芯片分享散熱器,這是Power by Linear的一個方向,所有的電源模塊都會有一個薄款的產品出現。

        在大電流方面,梁再信坦言,這是挑戰工程極限的非常重要的探索。FPGA需要一個0.8V的Core電壓,100A,因為電流實在太大了,在過去比較難設計,而且0.8V的core電壓如果波動范圍超過3%、5%,可能FPGA會死機。怎么樣做到這個電源?梁再信講到:“2010年的時候,我們推出了4601,需要用12片才能做到100A,2012年我們推出了4620,每一片是25A,需要用4片,大概可以做到100A的輸送電流。到了2014年我們推出了4630,35A的輸出電流,用3片也可以達到100A的電流輸出,到了2016年我們發布了4650,一片50A,兩片就可以做到100A。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體積是越來越小,然而我們還是做了提高,今年7月份我們會發布一個全新的產品,LTM4700,帶數字接口的控制邏輯,一片100A,這個模塊看起來很小!

        在EMI方面,梁再信表示:“越來越重視EMI,為了減少系統的噪聲和干擾,我們推出一系列的silent Switcher,比較安靜的開關電源!睋榻B,目前的Silent Switcher2,93%的效率,滿足CISPR25 Class 5 EMI的指標,包括 LT8609、8640、8645不同的Silent Switcher結構。它的好處是效率和EMI可以做到非常低。

        他坦言:“盡管競爭對手現在也開始在跟進這個技術,但是我們始終保持領先狀況。并且,我們內部已經在研發第三代Silent Switcher3技術,但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很多還在做Silent Switcher1!

        據悉,Silent Switcher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專利,但是最簡單的最通俗易懂的概念就是在電路的設計上,讓這個電流環在芯片上是兩個反方向的環路,電生磁、磁生電,如果能夠環路是反向的,產生的磁場就是反向的,它就會相互抵消。

        在提升效率,節能降耗方面,從一個電路來講,有兩方面的損耗不得不面對,一個是MOS管開關損耗,一個是電感作為儲能器件有電池轉換的效率,這兩部分的損耗讓你沒辦法逾越傳統電源上的弊端,效率很難做到93%、94%以上。從8610來講,效率已經很高了,從1毫安到3A的寬度范圍里,效率始終在92%以上,最高到94%點幾。

        此外,因為你的電感不是理想電感,你的MOS管不是理想開關,一定有損耗,擺在ADI電源部門面前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就出現了,怎么解決呢?能不能把電路里的電感去掉?梁再信表示,團隊做了不同的嘗試,最近發布的一個器件7820,沒有電感的開關電源,板子很小,28×28,厚度6毫米。我們在考慮不同的電源,不同的拓撲結構,后續還會做7820、7821等。對于7820,通過創新的設計和工藝方法,電源轉化率可以維持在99%左右的轉換效率。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 7820現在要求的電壓轉換是呈比例的,48伏轉24伏,可以實現這個效率,或者48V轉12V,就是1/N才可以,那怎么辦?梁再信表示:“不用擔心,創新永遠在引領時代的進步潮流,我們在開發7821,是整合了這個模式和加上了普通的傳感器這種傳統的統變的電感變壓器的模式,能夠把效率還可以維持在97%左右,但是電壓可以隨便調,所以這個器件是非常適合在通訊系統里面48V電源往下轉12V的主電壓99%的效率,不用散熱片,也不用加任何風冷!

        可靠性方面,ADI有不同的產品做無線傳感網絡,Dust Networks,它通過切頻或者換頻、換通道來實現99.999%的可靠性。同時通過一個新的技術時間同步,去實現超低功耗。對于物聯網來說,節點特別多,換電池非常滿發,針對這樣的應用ADI發布了一個新的產品,叫Energy Harvesting (能量采集),比如我們在洱海有一個完整的監控系統,用Dust Networks無線傳感網絡可靠性很高,功耗很低,再加上能量采集技術你基本上可以做到整個模塊永遠不需要維護,因為它從空間的能量就可以產生電量。

        編 輯:李樂羽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