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3)在深圳市龍崗區召開。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分省市縣(區)政府和工信部門領導、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高校、企業、媒體等代表出席并圍繞縣域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共商對策。會議期間,中國信通院兩化所副所長鞏天嘯也就縣域在以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縣域應該如何更好利用數字化提升經濟治理能力等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縣域在多個層面扮演關鍵角色
談及在以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縣域扮演怎樣的關鍵角色,鞏天嘯坦言,從戰略全局看,縣域是以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基底。從面積和人口占比角度看,縣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戰場。全部1866個縣(市)約占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65%、常住人口的53.8%。從經濟規模和工業經濟地位看,縣域經濟是支撐全國經濟大盤的基石力量。其中,工業經濟發揮核心帶動力量,縣(市)二產增加值的全國占比保持在40%。
從實施落地看,在產業發展層次上,縣域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接軌。傳統支柱產業經改造升級煥發新活力,一批縣(市)傳統支柱產業蓄積了強勁的新動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鋪天蓋地,兩批次200家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中,縣(市)擁有81家,占比超四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陣容更加深厚。中東部強縣(市)著力培育“產業+創新”雙優勢;多的中西部縣(市)承載了發達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溢出。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成果開始嶄露頭角,如昆山小核酸產業、常熟氫能產業等。在科技創新發展上,縣域競相蓄積創新動能。研發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突破。2023年工業百強縣(市)全社會R&D經費支出合計達約2800億元,占全國比重超10%。創新主體陣容更加深厚。2023年工業百強縣(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合計超2.7萬家,占全國的比重約8.2%。
三方面提升縣域數字化經濟治理能力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和經濟治理能力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要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h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發展的最前線,在鞏天嘯看來,提升縣域數字化經濟治理能力重點要從三個方面推進。
一是匯聚經濟數據,形成“數字賬簿”。建立縣域特色的經濟數據監測體系和匯聚機制,探索基于大數據手段的企業高頻監測分析,全面摸清縣域工業家底。二是強化分析研判,構建“決策大腦”。圍繞經濟運行、產業治理、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場景,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縣域特色業務分析邏輯和模型,真正服務治理決策。三是提升企業服務,激發經濟動能。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企業精準服務能力,打造產業鏈精準招商、供需對接、政策精準推送等數字化服務,提升營商環境,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生態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會持續探索縣域特色數字化實踐,為縣域經濟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貢獻一份力量!膘柼靽[強調。
據了解,在本次活動上,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發布了《2023中國縣域工業發展全景》《中國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通過《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報告(2023)》揭曉了2023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敖立指出,當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區劃數量趨于穩定、產業層次愈加立體、科技創新縱深延拓、人民獲得感更堅實等四大特征;2023年工業百強縣(市)貢獻了全國9.9%的GDP、14.5%的工業增加值,穩增長支撐作用進一步扎牢,分布總體呈現新、快、優、全等四大特點。此外,中國信通院還發布了縣域數字化特色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