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頭條固定一 >> 正文

        直面“卡脖子”困境 加速國產化替代

        2023年2月10日 06:52  CCTIME飛象網  作 者:路金娣

        飛象網訊(路金娣/文)國產替代一直都是非;鸨臒狳c話題,尤其是在近幾年國際形勢動蕩不安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尤其是上游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使得國產替代嫣然已箭在弦上。從美國開始不斷制裁中國科技企業開始,國內的企業便開啟了積極備戰的狀態,再度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為的就是盡可能補足供應鏈短板,減少對海外廠商的依賴。

        路透社最近的一則消息是美國政府已停止向美國企業發放向華為出口產品的供貨許可證,包括5G級別以下的產品,如4G、第六代和第七代無線網絡技術、人工智能以及高性能計算和云項目等。彭博社也報道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切斷美國供應商與華為之間的所有聯系。

        客觀來講,美國這種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行為固然會對華為的業務造成沖擊,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再次加速了包括華為在內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的步伐,促使國內企業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推進中國科技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實際上,早在之前,國家政策以及企業層面都已開始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勢要打破“卡脖子”的困境。

        “卡脖子”困境

        近兩年,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加劇,中國企業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的情況已屢見不鮮,這對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都提出了嚴峻考驗。大力發展信息科技產業,鼓勵技術創新,成為當下時不我待的命題。

        “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我們必須增強加快自主創新的緊迫感、危機感,盡快扭轉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被動局面,以‘國產化替代’,實現‘安全可控’”。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感慨。

        而美國持續不斷的制裁,無非也是想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眾所周知,美國一直以來掌握著全球科技的霸權,近年來由于中國的科技公司迅猛發展,美國便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對中國的科技公司進行打壓,從一輪輪更新的“實體清單”再到美國各個高校限制中國留學生參與先進技術的研發,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科技迅速發展。

        確實如此,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在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國家必須大力發展好科技產業,才能在世界發展的浪潮中站穩腳跟。面對中國高科技被“卡脖子”的現狀,如何把“卡脖子”的風險變成機會,是中國科技企業亟需思考的命題。

        國產化替代加速

        我們看到,為了打破“卡脖子”的困境,不僅企業本身在付出行動,國家層面一再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僅2022年,國家就已出臺多個政策鼓勵科技創新。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安全可靠技術和產品應用,切實提高自主可控水平”。8月,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會,提出“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中審議通過了《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等重要政策,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更是給信創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針。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發展,國內信創產業已經形成以華為、浪潮等為巨頭的市場格局。其中,以華為為例,在制裁背景下,華為成立的戰略投資子公司哈勃投資,三年多時間里投資 80 個項目,培育國產供應商,幾乎覆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曾表示,2022 年是華為從應對制裁的戰時狀態,逐步轉為制裁常態化正常運營的一年。

        實際上,在2019年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之前,華為內部便開啟了自主可控的進程。目前,華為的自主可控產業鏈主要包括鯤鵬(服務器芯片)、昇騰(人工智能芯片)、鴻蒙OS(操作系統)、HMS Core(華為移動服務)、自動駕駛汽車MDC、華為云。

        如今,路透社消息稱,美國政府已停止向美國企業發放向華為出口產品的供貨許可證,這無疑更加堅定華為國產替代的步伐。對此,華為公司未直接評論相關報道,但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微博中表示,創新技術來之不易,華為將不懼挑戰,堅持投入研發,不斷攀登向上。當然,華為只是眾多科技企業在當下國際環境中的一個縮影,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想不被別國制約,就必須加速自主創新,爭取早日打破枷鎖。

        編 輯:章芳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