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人工智能 >> 正文

        “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人工智能算力發展排名全國第一

        2023年2月15日 08:04  CCTIME飛象網  

        飛象網訊 (一飛/文)2月13日,2023年中關村論壇首場系列活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盛大開幕。在此次大會上,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點亮,并與首批47家企業和科研單位簽約,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編寫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也在此次大會上發布。據白皮書披露,2022年北京市算力指數名列全國第三,AI算力發展則位居全國第一。

        六大成果

        在2022年,北京市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在科研創新、商用落地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將這些成果總結為六個方面。

        首先是產業基礎扎實。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市共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48家,占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29%,位列全國第一。

        其次是各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布局,比如海淀區聚集了644家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朝陽區分布著美團、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的總部,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智能制造、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方向。

        三是加速建成創新“策源地”,匯聚了4萬多名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技術人才,占全國總數的60%,人工智能相關學術論文發表量居全國第一。

        四是創新引領地位日益凸顯,有32家單位承擔了37個工信部揭榜掛帥優勝項目,10家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企業總部設在北京。39個國家級和部級人工智能實驗室中,有21家位于北京。

        五是北京人工智能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北京市綜合算力指數全國第三,人工智能算力發展排名全國第一。六是技術落地成果多,起到了卓越的先導示范作用。

        新技術、新應用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數字人、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大范圍應用向全球彰顯了“科技冬奧”的魅力。此外,北京海淀、朝陽、西城、通州、昌平等區都已經部署了智慧城市大腦,使得北京向著全域場景開放的智慧城市2.0階段大步邁進。2022年,北京市正式發放了自動駕駛無人化通知書,首批獲準的企業有百度、小馬智行等。北京市還在2022年公布了36家智能工廠名單和47家數字化車間名單,展現了北京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的積極進取精神。

        在智能模型的研發方面,北京有多家機構聯合研發的全球最大的智能模型智源“悟道2.0”,參數規模達到了1.75萬億。此外,百度的文心大模型的參數規模也高達2600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單體模型,已應用于百度搜索、推薦、智能駕駛等領域,產生了百億級的直接經濟效益。2023年2月初,微軟ChatGPT引發了全球關注,百度隨即宣布將發布自己的語言處理應用“文心一言”。

        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同時也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配合,為此北京市做了大量工作。在數據層面,北京市無條件地對外開放了115個市級單位的數據,包括公共服務事項指南、財稅金融、城市管理等領域的15880個公共數據集。在算力層面,北京市計劃在未來幾年持續加強人工智能算力建設,預計到2025年底可以新增4500P算力,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成長提供強大的數字底座。

        五大措施

        如今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都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中國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層面,都在通過大力布局基礎設施、法律法規、人才培養等來促進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據白皮書介紹,北京市將從五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持續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探索基礎理論、前沿技術、核心部件等。

        其次是全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底座,支持頭部企業開發開源技術框架、大模型,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展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的供給。

        三是加快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先導區,推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向深層次發展、向商用化邁進。

        四是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安全科技倫理治理機制,構建法律、市場、代碼架構和社會規范相結合的多元路徑。

        五是建設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積極吸引海外頂尖人才在京創新創業,并統籌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創新平臺等資源,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培養的良性循環。

        白皮書中指出,未來北京將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應用創新的豐富經驗和優勢資源,在創新攻關、生態平臺、要素供給、場景開放、安全治理、人才培育等方面積極探索,為中國和全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找到一條前進之路。

        編 輯:馬秋月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