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頭條固定一 >> 正文

        “大號手機”不再徒有虛名 智能車與智能手機開啟“雙向奔赴”

        2023年4月7日 08:38  CCTIME飛象網  作 者:高靖宇

        飛象網訊(高靖宇/文)如今的智能汽車越來越像手機,甚至被直接形容為“大號的手機”。 確實,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演進,駕駛艙開始升級成為了智能座艙,大屏+智能語音+車聯網+OTA更是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不過,這個“大號手機”還遠沒有達到手機上用戶體驗,車里屏幕數量越來越大,尺寸越做越大,但體驗卻差強人意,操控流暢度甚至還不如一部千元機。

        說到智能化,手機廠商無疑是精通此道的玩家,也因此,汽車與手機兩個產業之間的雙向“跨界”熱潮在近年來日漸流行。一邊是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紛紛入局造車,另一邊是特斯拉、蔚來、吉利等車企將生態的下一塊版圖瞄準了手機。在業內人士看來,兩大產業之間日益交叉、相互滲透,通過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的生態協同,實現更好的移動互聯用戶體驗。

        車機卡頓的坎該如何逾越?

        車機系統卡頓,成為智能汽車一大通病。如同初代的智能手機一樣,系統卡頓成為用戶的主要槽點。有智能汽車用戶抱怨,“點火開機需要一分鐘左右,有時候車都開出去一公里了,車機還沒有打開!边有車主吐槽,“車機上搭載的應用很多,但使用感受很垃圾!

        智能手機應對系統卡頓主要通過軟硬件迭代升級來解決,硬件可以采用性能更高的芯片和運存,系統則可以OTA優化升級。但在車機上這套玩法卻行不通,主要問題是汽車和手機更換周期相差太遠,一部手機可以使用2~3年,一輛汽車至少開5~8年,而芯片行業,幾乎每隔12個月就更新一代,汽車不能緊跟芯片快速迭代,就會造成車機系統越來越卡頓。比如車規級芯片,部分配備高通驍龍820A芯片的智能汽車,在換裝高通驍龍8155芯片的CPU計算能力提升3倍,GPU計算能力提升5倍。也就意味著,一輛智能汽車的硬件水平決定了車機體驗升級的“上限”。

        車機卡頓難題如何破?魅族最新發布的Flyme Auto給出了新思路,通過改變智能汽車技術架構,Flyme Auto 讓手機成為汽車的一部分,讓升級手機和升級車機配置劃等號,從而提升智能座艙使用體驗

        簡單來說,運用魅族Flyme Auto的車機系統,可以讓手機成為新的大腦,實現手機與汽車的算力貫通,手機里的所有應用程序就都可以與車機系統進行無縫銜接,甚至手機和車機可以共享車內的麥克風,攝像頭,車載中控大屏,當用戶搜索內容時,都是調用的手機芯片和算力,不僅速度快,而且減輕了車機的負擔。

        智能車、手機生態協同已是大勢所趨

        隨著智能汽車發展深入,汽車行業逐漸有一種觀點成為主流:在智能汽車下半場,汽車工業不再是單線的技術革新,而是將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為用戶打造全場景智能體驗。表現在產品端,智能汽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共同組成多終端生態。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將不再各行其道,而是共同解決整個行業亟需“破冰”的難題,基于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真正打通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的智能交互體驗,讓萬物互聯成為現實!

        毫無疑問,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的生態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蘋果全新的CarPlay車機系統,能夠將手機系統和車輛硬件系統進行更深的整合,從而獲得流暢高效的體驗。除了蘋果的CarPlay車機外,國產品牌在車機交互上的體驗也毫不遜色,在華為HarmonyOS智能生態的賦能下,汽車可以與部分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設備無縫互聯;OPPO的Carlink車機系統,相較于傳統智能車機方案更加智能、實用,也帶來了手機和汽車之間的無縫互聯新體驗。

        可以看到,汽車的智能化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汽車用戶對智能化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如何讓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大生態實現1+1>2的加成效應,打造超級智能終端,將是手機廠商與車企需要共解的一道必答題。

        編 輯:高靖宇
        聲明: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工信部張云明: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
        精彩專題
        專題丨“汛”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
        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中國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