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于 2010 年落戶河南,并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簡稱“鄭州航空港區”)建成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且 10 多年來已在鄭州、濟源、鶴壁、蘭考、周口等多地布局設廠。
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主任田海濤昨天通報稱,自 2010 年落戶以來,富士康鄭州廠累計生產智能手機超 12 億臺,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機生產基地,建成河南省首家「燈塔工廠」,為河南培養近 300 萬熟練產業工人。
他介紹稱,鄭州航空港區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肩負著擴大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帶動河南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大使命。建區十年來,鄭州航空港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14%,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 16.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 21%,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 8.8%,建成了內陸地區功能最全、通關效率最高的口岸體系,新鄭綜保區 2023 年外貿進出口值居全國第一。鄭州航空港區從面積不足 20 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20 萬的小鎮,蝶變為一座區域面積 747 平方公里、人口 80 萬的現代化、國際化航空都市。
鄭州航空港區重點培育以富士康、超聚變為頭雁的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富士康與河南的合作是大省與大企的“雙向奔赴”。
田海濤指出,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去年曾 3 次到訪河南,推動富士康新事業總部順利落地河南,聚焦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實施「3+3」轉型發展戰略,計劃利用 10 年時間,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
注:“3+3」轉型發展戰略”指的是“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移動通信”三項新技術領域。
除此之外,比亞迪在航空港區投產以來,已生產整車 59 萬輛,電池超 6GWH,實現產值 951.2 億元,帶動就業 5.5 萬人。超聚變國內規模最大的服務器生產線落戶航空港區,2022 年投產以來,已完成產值 867 億元。未來航空港區將形成“芯屏網端器”全產業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