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芯片|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移動互聯網 >> 正文

        Ookla曾鈞:移動AI重塑網絡評估范式,“上行・時延・穩定性”成體驗核心權重

        2025年6月30日 16:59  CCTIME飛象網  

        在2025MWC上海期間,Ookla亞太區高級銷售總監曾鈞出席“移動AI基礎網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傳統以峰值速率為核心的網絡評估標準,已無法表征移動AI時代的用戶主觀體驗。隨著AI應用的普及,網絡上行能力、時延穩定性與業務連續性,正成為用戶感知的最大權重指標!边@一觀點基于Ookla全球每月超過30億網絡測評數據,揭示了AI業務對通信網絡的范式重構。

        Ookla亞太區高級銷售總監曾鈞發表主題演講

        移動AI三大體驗痛點:上行瓶頸、時延敏感與動態場景挑戰

        曾鈞通過全球數據對比發現,AI應用正推動網絡需求從“單向下載”轉向“雙向交互”。以ChatGPT、AIGC修圖等場景為例,用戶與AI智能體的實時對話需持續上行傳輸,而傳統“下行主導”的評估體系已難以適用。他強調,“AI任務不是‘獲取結果’,而是‘交互式創作’,20Mbps以上的上行帶寬是保障視頻流交互流暢的基礎!

        動態移動場景更放大了體驗挑戰。車載、無人機等場景下,網絡切換時延若超過50ms,AI指令響應將出現明顯卡頓。Ookla2025年4月《Global Index Report》顯示,全球5G網絡上行速率雖整體提升,但區域失衡顯著。中國華東、華南地區5G用戶上行均值達28Mbps,而西北部分區域仍低于15Mbps,這直接制約AI業務體驗。

        5G SA滲透率與體驗質量強相關

        “5G SA獨立組網是破解移動AI體驗難題的關鍵!痹x展示的全球地圖顯示,北美、中國東岸等SA滲透率超70%區域,AI業務時延穩定性較NSA模式提升1.8倍。中國以77%的SA滲透率位居全球前列,但德國、希臘等歐洲國家SA占比仍不足30%,上行能力滯后導致AI應用卡頓率高出40%。

        更值得關注的是“體驗-商業”傳導效應。曾鈞舉例說,烏茲別克斯坦借助Ookla時延數據(其首都塔什干5G時延穩定在35ms),成功吸引中東投資者布局區域數據中心,這印證了精準網絡評估對產業生態的賦能價值。他提出:“當網絡能像水電表一樣計量‘AI體驗指數’,運營商才能實現從‘流量經營’到‘體驗經營’的跨越!

        新評估框架:從“速度崇拜”到“體驗三維度”

        曾鈞提出移動AI網絡的“三維評估模型”:

        上行帶寬:定義AI交互“及格線”,20Mbps以上方可保障多模態數據實時傳輸;

        時延抖動:端到端時延需控制在50ms以內,且波動范圍小于10ms;

        SA滲透率:作為5G-A演進基礎,需加速5G SA,否則AI業務將面臨“網絡天花板”。

        “未來的網絡評估,必須讓‘用戶怎么用AI’決定‘網絡怎么評’!痹x強調,隨著AI智能體從手機向車機、機器人等多終端滲透,網絡評估體系需從“技術參數”轉向“體驗映射”,這正是產業邁向“移動AI體驗經營時代”的核心基石。

        編 輯:T01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新聞              
         
        人物
        飛象訪談:對話InterDigital副總裁兼無線實驗室負責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視頻
        未來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動終端”躍遷
        飛象訪談:對話InterDigital副總裁兼無線實驗室負責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興通訊副總裁熊杰就AI萬兆全光園區話題進行交流
        2025MWC上海|中國信科:全棧算力創新應用 為AI時代構筑數智基石
        精彩專題
        2025 MWC 上海
        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
        2025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