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雨不時來襲,中國移動廣西桂林分公司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應急通信保障新路徑,開展多期實戰化“智慧應急”通信演練。演練充分融合低空經濟與數字化技術,通過無人機快速部署通信基站,解決了傳統應急通信受地形限制的難題,為汛期應急通信保障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
在桂林靈川,演練模擬場景中,洶涌洪水如脫韁野馬般無情沖垮關鍵傳輸主干,跨河架空光纜被攔腰斬斷,多個基站瞬間與通信網絡失聯,形成信息孤島。鑒于河面寬闊,傳統拋纜器因有效投擲距離限制,難以完成跨河布纜任務。桂林移動應急分隊攜帶專業無人機設備,火速奔赴現場。無人機操作人員依據現場地形和氣象條件,精準規劃飛行路線,無人機如一只矯健的雄鷹,精準牽引應急光纜過河道。從無人機起飛、光纜牽引到固定對接,整個跨河布纜作業流程嚴謹規范,僅用10分鐘便完成平時需數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迅速打通了信息“孤島”。這一高效操作,充分展現了“科技翅膀”在搶險救災中的速度優勢和精準度,讓受災區域的通信“生命線”得以快速恢復,為后續防汛指揮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堅實的通信保障。
當模擬城郊機房因河水倒灌,水深迅速突破30厘米警戒線,機房內基站設備面臨被淹沒的嚴重威脅。搶險人員按照預先制定的應急預案,爭分奪秒地構筑沙袋防線,同時迅速啟動大功率抽水泵。在抽水泵啟動前,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和調試,確保其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搶險過程中,搶修隊員們根據水位變化和設備運行情況,及時調整沙袋防線和水泵位置,確保了通信核心“心臟”的正常運轉,為防汛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險情接踵而至!演練第三階段模擬供電局突發大規模停電,三街基站僅靠蓄電池苦苦支撐,續航時間不足1小時,通信保障面臨嚴峻挑戰。桂林移動油機保障組聞令而動,按照應急預案迅速安排發電機隨車疾馳到位。搶險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對發電機進行安裝調試,熟練地進行線纜鋪設、設備并網操作,動作一氣呵成。在并網過程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確保電力接入的安全穩定。在電池耗盡的臨界點前,穩定電力成功接入,確保了基站持續服務能力,為防汛指揮和民眾通信暢通守住了最后一道能源防線。
系列演練高度模擬汛期可能出現的極端災害場景,通過光纜中斷、機房進水、電力中斷等關鍵通信保障環節實戰,摸排了當前防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了應急預案與協同機制,提升了各參與單位在防汛通信保障領域的戰略協同與實戰能力,為保障汛期通信暢通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