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魏德齡/文)“從2025年開始,中國eSIM將進入快車道!敝袊撏ńK端公司聯通華盛副總經理陳豐偉在2025 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eSIM峰會的演講開篇便做出一個開門見山的判斷。作為一項過去幾年,在國內普遍聚焦于物聯網領域的技術,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襲來,以及智能設備愈發多樣化的趨勢,峰會之上,業界人士認為,未來的終端都將嵌入eSIM,其更是強移動性AI終端的必選項。
以往運營商擔憂的eSIM所帶來的用戶留存問題,GSMA給出的調查顯示,在用戶看來,是否更換運營商最重要的還是服務質量,eSIM并不是明顯的因素。同時,有五成的調研對象表示,eSIM服務為旅游過程中的數據連接提供了便利。
據悉,很多方案商和包括國內品牌在內的Andorid品牌廠商,均在與國內運營商接洽。另在國際市場上,僅支持eSIM的超薄旗艦手機,也將在2025年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eSIM在2025年駛入快車道,與AI的發展、終端形態的演進,有著很大關聯。
強移動性AI終端的必選
當很多人開始傾向于使用AI助手,用戶與終端間的交互邏輯也就發生了改變,一個了解用戶所需的AI服務,將會成為新的跨終端UI,未來智能體可在不同終端不同應用間靈活調用。也就是說,每臺AI終端都將成為一個AI服務的組成部分,包括手機、手表、XR設備、PC等。
這些設備需要保持時時在線,確保與AI的連接,才能讓用戶時刻保持智慧在線。例如在本次MWC上海展上,已經有公司展出了借助衛星通信連接來使用AI助手的演示。另一方面,由于手表、XR這類產品的小型化需求,同時還要求防水、抗震、防塵。eSIM也就成為連接的不二之選。
紫光同芯常務副總裁鄒重人在eSIM峰會《eSIM技術展望:智能連接的安全基石》的演講中從四方面介紹了eSIM的價值。
首先對于環境來說,eSIM節省了傳統SIM卡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包括塑料、印刷、物流在內的材料浪費。
第二在用戶側,免除了如今在高集成度手機中更換號卡的不便,卡針不再是換卡必需品,用戶也能更方便地管理號碼。
第三對于OEM廠商來說,對于如今“寸土寸金”的設備空間來說,相對Nano SIM卡,eSIM可以節省96%的空間,讓終端更輕薄,并將防水性能提升至IP69級別。
最后對于運營商來說,可以降低獲客成本,通過線上渠道就能發展用戶,而實體SIM卡模式下,一張號卡的寄送成本往往高于卡本身的價值。
與此同時,紫光同芯還正在將eSIM的功能更加完善化,以適應更多用戶的不同需求。
功能更強大的eSIM
“隨著5G、AI等前沿技術的創新融合,eSIM功能將更強大、應用將更豐富!编u重人表示,紫光同芯基于對市場和技術發展的深刻洞察,對eSIM產品進行了深度思考與戰略布局。
紫光同芯未來將在現有符合GSMA SGP22 V2.5標準版本產品全面商用的基礎上,引入更多功能:支持MEP、多證書與OS更新功能。MEP多Profile同時激活功能將使終端保持eSIM only的同時支持雙卡雙待功能。OS更新功能可讓eSIM上的軟件支持在線更新,解決目前無法升級的問題。多證書意味著可實現GSMA證書和國內證書的通用,既滿足國內應用場景,也能實現一款eSIM產品在國內外的通用,真正做到“一芯通全球”。
針對eSIM的應用場景,紫光同芯還會進一步把運營商的需求在eSIM的功能中實現滿足。例如,以往國內運營商開發的多應用SIM卡,在基礎連接功能上還具備身份認證、門禁、公交、支付等非接觸應用的能力,紫光同芯規劃將在未來eSIM產品中支持SWP接口,支撐更多應用,從而讓eSIM在應用功能上和傳統SIM卡并無區別。同時,紫光同芯的eSIM還準備引入國密算法、后量子算法,避免一些傳統算法在量子計算發展的當下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智能連接的安全基石
“未來在AI時代,我們如何讓用戶時刻保持智慧在線,那就是要時刻聯網!编u重人在談及eSIM的中長期規劃時,還提出紫光同芯將深度參與構建全時空連接生態。
AI時代失網可能就意味著失智,紫光同芯未來將會使eSIM產品具備全時空連接的能力,不僅具備現有連接蜂窩網絡的功能,還會支持衛星通訊的鑒權認證,以及包括地面和室內WiFi接入認證,解決偏遠地區、高空、航海等特殊場景的通信難題,在未來實現空地一體高可靠的獨立eSIM全時空連接,讓eSIM真正做到智能連接的安全基石。
當中國eSIM駛入快車道,紫光同芯正以面向AI時代的前瞻布局與持續升級的產品能力,加速推動eSIM在各類智能終端中的規模落地,為最終用戶帶來好用便捷的eSIM功能,以及時刻在線的智能連接,推動“一芯連天地,一芯通全球”的產業愿景早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