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dfzpi"></th>
        <dd id="dfzpi"></dd><nav id="dfzpi"></nav>

        <span id="dfzpi"></span>
      1. <tbody id="dfzpi"><noscript id="dfzpi"></noscript></tbody>
      2.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芯片|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頭條固定一 >> 正文

        流量暴漲碳排下降,中國運營商綠色轉型有何秘訣?

        2025年6月26日 08:16  CCTIME飛象網  作 者:魏德齡

        飛象原創(魏德齡/文)經常有人調侃說AI的瓶頸在能源,5G網絡所帶來的功耗壓力,同樣也是被經常提及的話題。而在用戶需求側,日式漫畫風格的繪畫,不斷網的連接與多媒體串流,又是日常使用中離不開的常態。然而,如同在很多基站下呼呼作響的空調掛機,怎樣讓數智時代不會成為地球的負擔,甚至能為綠色未來做出貢獻,同樣是通信行業所關注的技術發展方向。

        根據GSMA在2025 MWC上海期間發布的《移動凈零排放》報告,盡管自2019年以來中國移動數據流量增長近四倍,但得益于能源效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增加,中國移動運營商在2024年首次實現運營碳排放同比下降。

        也就是說,算力與連接需求的增長,并沒有影響全球行業朝著2030減半排放目標的進程。這份報告還顯示,如今平均連接能耗正在逐漸下降。

        平均連接能耗逐漸下降

        早在2019年,全球移動行業便制定了一個目標: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于是,每年GSMA氣候行動小組都會監探行業在移動經營的目標推進上做出了哪些努力,并在每年發布的報告中著重關注三個問題:如何推進凈零排放目標的實現?行業是否在沿著既定軌道完成氣候目標?哪個區域在行業內做得最好并如何進行復制推廣?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對于凈零目標的推進進程來說尤為重要。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億個5G連接,占全國移動連接總數的57%;相比之下,歐洲目前僅有2億個5G連接,僅占其總量的30%。全球電信產業的供應鏈中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大中華區,包括網絡設備、手機制造商及其供應商。

        從所有行業在2019年—2024年的碳排放量來看,移動數據流量上漲188%,固定寬帶連接上漲43%,電力行業排放上漲22%,數據中心電力使用上漲75%。但是根據2024年收集的初步信息,中國的運營排放量卻相比去年下降了4%,此前在2019至2023年間,運營排放量增長了7%。

        與此同時,平均連接能耗也在逐漸下降。在中國,5G基站數量從2019年的約13萬個,增加至2023年底的340萬個,并于2024年底進一步攀升至425萬個。電力需求增速已從2019-2021年間的年均10%左右放緩至2021年之后的3%~4%。2024年,大中華區每個連接(包括移動寬帶與固定寬帶)的年均耗電量為48千瓦時,較2021年近50千瓦時的峰值水平呈現穩步下降趨勢。

        實際上,運營商在連接上的節能,正是在流量持續增加、AI拉動DC耗電量猛增背景下實現節能減排的原因之一。在大中華區首次出現減排下降的背后,還有著其他秘訣。

        綠色轉型有何秘訣

        除了運營商正在變得更加節能外,GSMA氣候行動負責人Steven Moore認為還有兩個原因促成了大中華區出現首次減排下降。

        其一是中國的電網已經開始脫碳,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正在加大。中國為2023-2024年間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數據貢獻巨大,可再生能源已占到中國總電力生產的34%,而十年前這一數字僅為22%。

        另一原因是從2022到2023年間,全球在能效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尤其體現在電動車、發電設備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后者貢獻了80%的減排。在通信行業,全球移動運營商每次連接的耗電量持續下降,尤其在中國自2021年起也出現下滑趨勢。另外對于設備供應商來說,提升產品的能源使用率也成為技術升級的重點。同時,很多廠商也在購買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全球已經有12家運營商實現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使用。

        “雖然還有要做的還有很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大中華區的移動通信行業正在朝著正確方向邁進。該地區在清潔技術制造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果本土電信行業能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其影響將是巨大的!盙SMA氣候行動負責人Steven Moore表示。

        實際上,減少整個供應鏈的排放是實現未來凈零目標的關鍵。

        在本次MWC上海榮獲AMO“亞洲最佳氣候行動移動創新獎”的中國移動與中興通訊合作的基于AI驅動的綠色節能5G云化核心網創新項目,通過創新的云原生架構和智能化節能技術,顯著降低5G核心網的能耗,同時提升網絡性能和運營效率。該項目基于中興通訊領先的智能化5G核心網解決方案,結合中國移動在綠色通信領域的豐富實踐經驗,成功實現了5G核心網網絡的能效優化和碳排放減少,為運營商提供了高效、環保的5G網絡部署方案。

        設備供應商也正在通過產品的迭代升級為運營商帶來更具節能優勢的產品。例如,單基站能夠支持更多頻段,以往700Hz、800Hz、900Hz、2.1GHz、2.6GHz、3.5GHz的不同頻段需要多個設備安裝在塔上,現在一個設備就能搞定。另外,單一設備還能支持三個扇區,并同時可以通過軟件層面靈活控制扇區的使用。

        循環利用也是GSMA正在供應鏈排放方面推進的概念,包括循環使用、翻新以及重新循環。目前,有80%的排放均來自手機制造,而如果能夠將手機使用延長一年,就能減少四分之一的排放。全球領先的手機制造商已經承諾可以為手機提供6~7年的長期軟件OTA服務,進一步為延長手機使用壽命提供了可能。另外還包括提供各種產品設計選擇、提高手機的可維修性,以及在制造過程中使用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在大中華區,消費者對更耐用、更具循環性的產品與服務的興趣正在與日俱增。調研顯示,在被問及希望使用多長時間后更換手機時,中國消費者在受訪的32個國家中報告了最長的平均設備使用壽命,幾乎比全球平均水平長出八個月。該數據體現了當地方便快捷、價格合理的維修服務與備件供應體系。

        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翻新手機的銷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24年增幅達6%。目前,在中國的智能手機行業,二手和翻新手機占比已達20%。在中國的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53%)擁有兩部及以上閑置手機。全球閑置手機存量約為100億部,其中中國就占到了約20億部。

        實現共同目標

        在MWC上海的采訪過程中,對于實現凈零排放的話題,業界一致認為需要全球上下游產業鏈制定共同目標來完成。GSMA于2019年成立了氣候行動工作組,旨在呼吁全行業共同合作,開展氣候行動。過去三年間,工作組迅速擴展,目前在全球擁有78名成員,其中包括大中華區最大的幾家運營商,這些會員覆蓋全球87%的連接,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共有78個運營商通過CDP披露目標,而在2020年總共有61個運營商進行了披露。在78個通過CDP披露信息的運營商中有17個運營商獲得評級A,占到總披露運營商的20%,前一年獲得A評級只有2%。

        同時,根據報告,大中華區的多家關鍵供應商已承諾或制定了近期科學碳目標(SBT)及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 智易科技(ArcadyanTechnology)、宏達電(HTC)、聯想(Lenovo)與中興通訊(ZTE)的近期科學碳目標(SBT)及凈零排放目標已獲得認證,中磊電子(Sercomm)的近期科學碳目標亦獲得了認證。烽火通信(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s)、聯發科技(MediaTek)、OPPO和TP-Link則已承諾設定近期科學碳目標(SBT)。

        此次碳排放的下降令人鼓舞,反映出該地區越來越多的移動運營商正在設定自愿的氣候目標。目前已有四家運營商通過了近期科學碳目標驗證,三家通過了凈零排放目標驗證。多個關鍵供應商也承諾遵循科學碳目標及2050凈零目標。

        大中華區的運營商在信息披露方面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區域內幾乎所有移動連接均已披露能源和排放數據。氣候行動已成為該地區移動運營商的重要戰略和業務優先事項,尤其是在清潔能源技術制造方面,中國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運營商也在積極利用這一優勢。

        在AI與高流量的背景下,通信行業的減碳之路看似充滿挑戰,卻又有跡可循。從能源結構的優化,到設備節能技術的突破,再到消費者對于循環經濟的轉向,科技與綠色不應是一對矛盾體。

        編 輯:魏德齡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新聞              
         
        人物
        韋樂平:大模型時代將開啟新一波“光進銅退”
        精彩視頻
        飛象訪談:對話InterDigital副總裁兼無線實驗室負責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興通訊副總裁熊杰就AI萬兆全光園區話題進行交流
        2025MWC上海|中國信科:全棧算力創新應用 為AI時代構筑數智基石
        2025MWC上海丨智能加速度 中興通訊展臺直擊
        精彩專題
        2025 MWC 上海
        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
        2025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
        日韩Av中文字幕丆